DETAILS
详情
孩子厌学?别只盯着成绩,这些日常中的“隐形杀手”更可怕

指导老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窦娇娇
孩子信息:小悟,14岁,男孩
基本情况:小悟初一下学期开始情绪波动越来越大,经常大哭大吼,并且查出了中度抑郁和焦虑,后来直接不去上学了。
近期改变:经专家指导后,孩子情绪平稳了很多,现在已顺利回到了学校,整个人积极、阳光了不少。
01
学霸的困境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人公是一个初二的男孩。
这个孩子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很好,一直是年级第一。
初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之前,孩子因为肠胃炎请了一周假,期中考试便有些不在状态,但依然考到了全校第四。
但孩子一直以来对自己要求很高,他不能接受这样的成绩。
从那以后,他经常大喊大叫,时不时就哭,情绪状态非常不稳定。
父母担心孩子的状态, 便带他去看了心理医生,结果查出了中度抑郁伴随焦虑。
医生给开了药,但孩子吃了一个月就不再吃了。
自从被成绩打击到之后,孩子一直断断续续请假,直到后来直接不去学校了。
孩子虽然放弃了学校,但并没有放弃学习,一直在家自学,只是跨不过自己心里那道坎,担心回学校之后会受到老师、同学异样的眼光,得不到他们的认可。
同时孩子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躯体化症状,一靠近学校就会肚子疼。
02
深析原因寻突破
在了解了孩子的现状后,我便着手了解了孩子的成长经历及父母的教养方式。
在孩子父母的讲述中,我找到了孩子变成这样的原因。
1
缺席的父爱与高压的母爱
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在家也仅停留三五天。
因此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并没有什么参与感,也没有给孩子带来什么正面影响。
因为儿子从小优秀,妈妈对他寄予了厚望,各种补习班填满了他的课余时间。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经历失败时无法接受。
2
家族的错误认知
孩子母亲有四个兄弟姐妹,整个家族被“重男轻女”的思想所禁锢,因此孩子母亲的童年是比较“黑暗”的。
3
自我认知的偏差
孩子之所以对自己要求如此之高,是因为他潜意识里认为,只有成绩优秀,才能获得别人的喜爱和认可。
进一步追溯,这与母亲平时对他的高要求也有关。
由于父亲长期缺席,孩子特别担心失去母亲的爱。
因此孩子会极力满足母亲的要求,每天刻苦学习,以此来博得母亲的关注与爱。
03
介入疗愈
在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情况及成长经历后,我通过隐形介入、小物件排列技术、认知疗法等方式,帮助孩子重新拾起对学习的动力,对生活的热爱。
我引导孩子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一种自然、不经意的方式,将一些积极、正面的观念融入与孩子的对话中。
同时,我也鼓励父母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哪怕只是安静地坐在一起,各做各的事情,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重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信任桥梁。
另外,我通过隐形介入引导孩子进行认知调整。
帮助他认识到自我价值并非仅仅来源于成绩,并引导他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多元化的自我认知。
04
全面改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引导,孩子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他的情绪逐渐稳定了下来,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在我们介入一周后,孩子就主动提出了回学校上学的想法,并且付诸了实际行动。
孩子母亲担心孩子会再出现躯体化的反应,一直保持和学校老师的联系,据班主任反馈,孩子在学校里状态很好。
回家后孩子的状态也好了很多,不再大喊大叫,心情也好了很多。
05
写在最后
经过我多年的心理健康工作的根据我多年的心理健康工作的经验,我发现孩子出现厌学情绪一般会有五大类原因,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校园霸凌
在孩子的校园生活中,霸凌如同隐匿在角落的阴影,随时可能侵蚀他们稚嫩的心灵。
这种霸凌不仅存在于同学之间,也可能来自师生关系的失衡。
同学间的嘲笑、排挤、肢体暴力,会让孩子在群体中感到孤立无援,每一次的欺凌都像一把利刃,刺痛他们的自尊心。
而老师的不当批评、区别对待,甚至体罚,也会让孩子对学校环境产生恐惧与抵触。
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逐渐失去对校园生活的热情,将学校与痛苦、恐惧紧密相连。
2
特殊创伤经历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若是经历过一些比较大的创伤,也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一定影响。
在胎儿时期,如果母亲遭受重大创伤,如意外事故、情绪剧烈波动等,胎儿可能因母体环境的改变而受到潜在影响。
尤其是经历过脐带绕颈等状况的孩子,在生命初始便历经生死考验,身体与心理的脆弱性可能延续至成长阶段。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稳定的情感支持,内心的孤独与不安如影随形。
抱养送养的孩子,身份认同的困惑和对亲情的渴望,会让他们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
性侵、早恋失恋等情感创伤,更如同一场噩梦,让孩子对世界充满恐惧与不信任。
这些创伤经历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孩子喘不过气,厌学便成了他们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3
对抗父母
如果父母对孩子实施高压控制,孩子便如同被困在笼中的小鸟,渴望自由却无处可逃。
父母以“为你好”为名,为孩子规划好每一步人生道路,从学习内容到兴趣爱好,从交友范围到未来职业,都一一加以干涉。
他们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和表现,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孩子在这种高压环境下,逐渐失去了自我,内心的压抑与不满不断积累。
当他们觉得自己无法再承受这种控制时,厌学情绪便成了他们无声的反抗。
4
拯救父母
在有些家庭中,夫妻感情出现裂痕,孩子却意外地成为了这场情感危机中的“拯救者”。
他们敏锐地察觉到父母之间的矛盾和紧张气氛,内心深处渴望家庭恢复往日的温馨与和谐。
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表现得足够乖巧、成绩足够优秀,就能让父母重归于好。
他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试图用优异的成绩来挽救父母的感情。
然而,当他们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父母的现状时,内心会陷入深深的绝望和无助。
这种无力感和挫败感逐渐转化为厌学情绪,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动力和兴趣。
5
家庭系统动力
家族系统动力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紧密相连,其影响深远而隐秘。
堕胎流产的孩子,虽未降临人世,但在家族能量场中仍可能留下痕迹,影响家族成员的心理状态。
家族中未尽事宜,如祖先未完成的梦想、家族传承中的遗憾等,可能会在后代身上以潜意识的形式显现,让孩子莫名地感到压力和使命感。
非正常死亡、自杀意外等事件,会给家族带来沉重的伤痛和阴影,孩子可能会在潜意识中承接这些负面情绪,产生恐惧、不安。
在家族系统动力的作用下,孩子可能会感到自己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束缚,厌学情绪便成了他们在这种复杂家族能量影响下的一种外在表现。
以上是我通过这个案例,以及工作多年以来总结的五大类有可能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希望给到各位家长一些支持。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厌学的原因也是不同的,各位家长在遇到孩子厌学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山东倍赋力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备案号:鲁ICP备20210280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