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
详情
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留守儿童的伤痛何时才能完全被解决?

指导老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自主学习规划师杨芸芝
孩子信息:萧萧,18岁,男孩
基本情况:萧萧步入大学后状态越来越差,对学习完全不上心,逃课成了日常便饭,不求上进、生活懒散、黑白颠倒、放纵自己。
近几年,随着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不断加深,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减少,但仍有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碌,不得不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照顾。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便是长期留守在家导致孩子情感淡漠、生活懒散的案例。
一、留守儿童叛逆的青春期
BEI FU LI
这个男孩已经18岁了,正在读大学。
如果大家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有一定了解的话,肯定会明白,这个年龄已经错过了最佳亲子关系培养期间。
这个孩子从小和爷爷奶奶长大,和父母见面的机会寥寥无几,自然和爷爷奶奶比较亲密,和父母关系比较差。
在孩子上大学后,孩子父母的时间终于多了一些,对孩子的学业、生活也多了些关心。
但孩子正值青春期,正是不服管的时候,父母突然的插手自然会让孩子心生不满与怨恨。
再加上大学的教育方式和高中截然不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面对无人问津的教育方式,孩子的自制力及学习动力严重下滑,对待学习越来越懈怠,每天逃课、不求上进,每天除了打游戏就是在宿舍睡觉。
据辅导员反馈,孩子在学校一直在床上躺着玩游戏,每天吃饭全靠室友带,室友不在就吃泡面。
父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也曾劝说过孩子,但孩子基本不和父母沟通,对父母的建议与管教更是置之不理。
为此父母非常焦虑,在了解到我们的成功案例后,非常配合的讲解了孩子的成长经历及在成长节点中比较重要的事。
二、深究原因对症下药
BEI FU LI
在孩子父母的讲述中我们很容易便能发现问题,长期的分离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有很大的间隙。
而孩子重新回到父母身边后,父母和孩子沟通的一直是:考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专业,怎样做更有利于未来发展,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
明白了孩子躺平及不沟通的原因后,我便制定了专属萧萧家庭的疗愈方案。
1
接纳承诺法
针对孩子目前不和父母沟通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让家长明白,在家庭中“关系在前,教育在后”。
当前的重点并不在尽快让孩子回学校,而是需要弥补多年来给孩子造成的情感缺失,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意识到前几年在外漂泊是为了给家里提供更好的生活,避免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不被爱的。
在日常中多关注孩子的生活,比如有没有睡好,有没有穿暖,多和孩子说一些心里话,共享一下秘密。
只有先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让孩子依赖父母,让父母、家庭在孩子心中更有分量,填补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才能让孩子更好的面对外部世界。
2
认知行为调整
在亲子关系得到一定修复后,我们需要着手调整孩子的认知行为模式。

我建议父母从游戏入手,和孩子讨论在游戏中的收获,并询问孩子以后想不想从事游戏相关的工作,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对当前专业的理解及喜恶,并肯定孩子的想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三、全面改善
BEI FU LI
在父母的引导下,萧萧逐渐找回了学习的动力,他开始主动减少游戏时间,不再是那个整日躺在床上无所事事的学生。

在室友的带动下,他还做出了考研的打算,开始频繁去图书馆学习,还制定了学习计划,把课余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
在生活态度方面,萧萧也积极了不少,他开始注重个人卫生和形象管理,不再沉迷于游戏和宿舍的安逸生活。
春节期间,萧萧更是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一部分责任,不仅帮忙打扫房间、贴春联,还亲自下厨准备了几道年夜饭,孩子父母深感欣慰。
通过萧萧家庭的这个案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长期的亲子分离虽然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但只要家长愿意付出努力,采用正确的方法,就能够逐步修复亲子关系,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引导他们走向更加积极、健康的人生道路。

山东倍赋力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备案号:鲁ICP备20210280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