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
详情
【真实案例】30岁女生重度抑郁5年,专家介入两个月改善
◎基本情况:
小琴(化名),女,30岁,毕业工作半年后因和老板打架而丢掉了工作,同时也和男朋友分了手。
父母担心孩子遭受打击过大支撑不住,便把她接回了家里照顾,但小琴已经完全封闭了自己,每天只知道躲在卧室玩手机,黑白颠倒。父母觉得小琴病了,曾连续三次带她去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也曾参加了一些线上疏导,但小琴的状况并未有所好转,依然非常极端。
◎ 家庭情况:
小琴的父母因性格原因经常吵架,有时打架、有时冷战,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认为爱孩子就等于干涉孩子,日常中孩子的吃喝、睡觉家长都要管,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多压力和束缚,在孩子开始出现抑郁倾向时,家长并没有觉得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问题,依然用自己的方式想要通过关爱和控制让孩子有所改变。
◎ 诱发事件:
小琴原本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因和老板有冲突,便沿用父母的方式准备用暴力解决问题,没想到竟因此丢了工作。在同一阶段,男朋友提出了分手,小琴遭受不住双重打击,从此封闭了自己的内心,拒绝和外界沟通,整日通过网络世界来麻痹自己。
◎ 报名情况:
孩子一蹶不振,父母带孩子去过精神卫生中心,也接受过线上的疏导,但小琴并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每天把自己困在卧室拒绝和人交流。
家长几次想要放弃希望,却也不甘心,还是想给孩子,同时也给自己的家庭最后一次机会,于是找到了倍赋力家庭教育。

前端分析师添加了小琴家长的联系方式后,全面了解了小琴的生活经历、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及可能诱发小琴抑郁的因素等等。
从沟通中得知,小琴原本也是非常懂事的孩子,很听父母的话,但不知为什么在工作后忽然和老板打了一架,又和房东打架,之后也不再工作,患上了长达五年的抑郁症,每天的生活除了打游戏基本上没有其他活动,父母想尽办法都没能让孩子有所改变,几近放弃希望。
根据专家部的评估,结合小琴的家庭情况、教养模式、以往经历等各因素,后端专家部老师根据各位老师的专业研究方向确定了督导专家李文达作为小琴的家庭指导和学习能力提升老师。
李文达老师在接到案例后,立即和专家组成员召开了案例研究会议,首先分析了可能造成小琴抑郁的因素,拟定结合倍赋力家庭教育独有的家庭幸福三角理论模型,并据此制定了专属小琴家庭的个性化、定制化的家庭指导方案。
李老师表示,孩子的心态及习惯,和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的相处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处理家庭关系时,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冷战。另外,要学会接受并认可孩子的成长,不必事无巨细的替孩子筹备,但在此之前一定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及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琴的家庭中,父母吵架、打架都已成为家常便饭,小琴自然会受到影响,认为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另外,父母时刻插手小琴的生活,小到吃什么、几点睡觉,大到受到一点挫折父母就把孩子接回了家,并没有给小琴成长的机会,这才使得小琴的抗挫折能力极差,最后因为双重挫折陷入自我怀疑,一蹶不振。

04.
全面改善
李老师建议,在孩子做出改变之前,家长要自我改变,首先要改变自身相处方式,这包括父母双方的沟通方式,也包括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多发现并夸奖孩子的优点,获取孩子的信任,再和孩子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在李老师的介入下,家长惊喜地发现小琴真的做出了改变,和父母交流的次数明显有了增加,慢慢地开始自己做饭,也开始自己下楼遛弯。两个月过去了,小琴独身一人离开了家去济南找了工作,但因为面试不顺利又回到了家里,家长在这个时候也按照专家建议,反馈给孩子的全是正面的信息,鼓励她安慰她,没几天,小琴再次前往济南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和父母的沟通也回到了正轨。


山东倍赋力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备案号:鲁ICP备2021028000号-1